用户8628454749345

金浪翻滚,麦香四溢。6月9日,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师生代表怀揣着对农业科技的浓厚兴趣,走进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小麦丰收”研学之旅。在试验站,小麦中心主任张颖君博士为师生们进行了小麦转基因的专题介绍。张博士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原理、发展历程以及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让同学们对这一前沿科技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生动的案例和翔实的数据,张博士展示了转基因技术在提高小麦产量、增强抗病虫害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了同学们对农业科技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随后,小麦中心副主任张业伦博士向师生们分享了小麦资源的相关知识并带领大家参观了各种传统与现代的农具。张博士介绍了小麦的起源、种类、种植分布及不同品种小麦的特点和用途,使同学们对小麦这一重要粮食作物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他还结合试验站的实际情况,向同学们展示了各种小麦品种的生长情况,让同学们直观地感受到了小麦资源的丰富多样。在粮油作物研究所内,同学们怀着浓厚的兴趣与好奇,跟随农研所工作人员的脚步,开启了一场农具探索之旅。工作人员详细地为师生们介绍各种农具的用途、操作方法以及它们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从传统的镰刀、耙子到现代化的收割机,一件件农具仿佛在诉说着农业发展的历史变迁。在张博士的指导下,学生们亲手拿起镰刀,走进试验田,开始了收割小麦的体验。尽管烈日炎炎,但同学们热情高涨,干劲十足。他们弯下腰,挥动镰刀,小心翼翼地收割着小麦,汗水浸湿了衣衫,却没有人喊累。通过亲手劳作,学生们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作,也更加懂得了珍惜粮食的重要性。这次活动将西藏学生与44中学初一学生汇聚在试验田,既是劳动实践,更是一堂生动的“成长课”。一方面,通过亲手收割小麦,学生们能直观感受“粒粒皆辛苦”的含义,培养珍惜粮食的意识,提升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两地学生共同劳作、相互协作,在汗水中增进了解,深化民族团结情谊。未来,也希望通过更多类似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在交流中收获!(孙李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