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川
石家庄四环路规划建设浮出水面
1996年二环通车,2007年三环贯通,石家庄的每一次“扩环”都是城市版图的重塑。如今,规划总里程333公里、建设里程306公里的四环线已启动,串联无极县、藁城区等10个县区,计划2020年至2026年底分阶段建设。这条环线不仅是物理通道的延伸,更是石家庄迈向“万亿GDP”目标的战略骨架。
1. 四环规划:十年谋一环的宏图
石家庄环线建设脉络清晰:二环1996年建成,三环2007年通车,从二环到三环历时11年,三环到四环规划酝酿10年,每一环都标志着城市边界的新突破。
四环将整合国道G338、G307等10条干线形成闭合环线,与三环不同,其更侧重疏导过境货运交通,减少重型车辆穿城带来的污染与拥堵,直击石家庄作为华北货运枢纽的痛点。
从规划看,四环将藁城城区、鹿泉城区等卫星城纳入“环内圈层”,极大缩短与主城时空距离。曾被戏称“北京九环”的井陉远郊,正因四环迎来“村民变市民”的发展跃迁。
2. 战略定位:不止于路的三大使命
四环首要目标是分流穿城货车。作为全国45个公路交通主枢纽之一,石家庄长期面临货运集散与城区环保的矛盾,四环通过构建外围货运走廊,可显著降低市区污染,助力“交通运输大气污染防治”。
同时,四环与复兴大街、北三环市政化改造等工程协同,形成“主城+四辅”空间格局,呼应《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实现经济总量过万亿行动计划》,为产业园区扩容、人口集聚提供载体,支撑2025年经济总量破万亿目标。
此外,四环将强化石家庄在京津冀辐射网络中的枢纽作用,通过衔接京昆高速等动脉,推动井陉等区域成为“国际庄甚至首都后花园”,激活文旅资源与县域经济。
3. 路网协同:四环与“毛细血管”的共生
四环并非孤立工程,而是区域路网升级的核心。2025年4月优先开建的23条道路,包括东垣东路、荷园路等,重点打通复兴大街沿线“断头路”,虽平均长度不足千米,却如城市毛细血管,实现主干道与区域路网的微循环联通。
骨干路网同步升级:2025年3月,槐安东路扩宽工程提前10天通车,从6-8车道改造为10-14车道;8月初,谈固大街南延项目方兴路至方郄路段竣工,为10月全线通车奠基,与四环形成“大动脉+微循环”立体网络。
长安区近期启动“复兴大街北三环支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入逾6698万元,体现对路网配套的持续加码。这种从干路到支路、从已开发到未开发区域的分层推进策略,确保四环效能最大化。
4. 重塑格局:环线经济与城市未来
四环途经区域正布局五大千亿级产业,依托滹沱河生态经济带、国际陆港等节点,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沿环线集聚,国际陆港计划2025年形成产业规模效应,与四环物流功能深度契合。
县域经济借此激活:藁城、井陉等县区升级“一地一特”产业园区,井陉依托四环加速文旅开发,从“石家庄后花园”升级为京津冀休闲目的地;正定借助环线与空港联动,培育航空物流等新兴产业。
针对东、南方向二三环间距过大的现状,民间提出“太行大街改东三环、现东三环改东四环”等优化方案,反映公众对四环重塑城市空间效率的期待,也为未来规划调整提供思路。
井陉人曾笑谈:“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在五环我也在五环”。如今,四环尚未贯通,居民已在畅想五环,这份乐观背后是对城市发展最质朴的信任。
十年筑一环,四环印证了石家庄从“单核扩张”向“多中心组团”的转型。当货运车流沿外环呼啸而过,当井陉游客因一小时交通圈涌入,当万亿GDP目标因路网完善触手可及,这条环线终将成为石家庄迈向国际化省会的新坐标,而市民期待的“五环”,或许已在规划图上悄然勾勒。



